90后姑娘《洛神赋》惊艳世界,色彩演绎绝美国风
90后姑娘《洛神赋》惊艳世界,色彩演绎绝美国风
顾恺之的《洛神赋图》大家并不陌生,但有位90后姑娘重新绘制了《洛神赋》,并且凭借这幅作品拿下了诸多奖项,甚至登上《国家宝藏》的舞台,这就厉害了!
这位画洛神姑娘就是叶露盈,1992年出生于浙江衢州的她是一个长相十分灵秀的江南姑娘。她从小就对画画感兴趣,父母看女儿热爱绘画,选择全力支持她。
凭借着纯粹的热爱以及多年如一日的刻苦练习,叶露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美术学院,后又去挪威留学,可谓一路顺风顺水,令人羡慕。
然而,当别人问叶露盈为什么要《洛神赋》的时候,她却说《洛神赋》其实是在她非常“自闭”的状态下画出来的。
原来,叶露盈自留学归国后,画作一直得不到认可,没有作品,没有工作,也没人找她画画,她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。
直至有一天她读到曹植的《洛神赋》,洛神凄美的爱情故事戳中了她内心最柔软的角落。“其实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是孤独的,这种淡淡的悲哀或许就是生活的本相,我要把她画出来”,她说。
▲ 顾恺之《洛神赋图》局部
顾恺之的《洛神赋图》被誉为中国美学的“源代码”,它代表了中国古画的创作高度,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基因。
顾恺之将曹植笔下的“翩若惊鸿,婉若游龙”的洛神仪态之美,用一种被比作“春蚕吐丝”的高古游丝描画法描绘出来,用笔流畅,以线造型,完美诠释了“东方美学”。
▲ 顾恺之《洛神赋图》局部
这样的审美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欣赏且理解的,但这种文化基因需要在现代“生根发芽”,叶露盈用自己的画笔让其得以传承。
画《洛神赋》之前,叶露盈花了半年时间找资料,跑到图书馆、史料馆、博物馆参观,查询并阅读,大半年里几乎没出门。
在画《洛神赋》时,为了使细节更完美,叶露盈先把草图的铅笔稿,做到与原作等身大小,最长的是1.8m的长卷,然后才在电脑,利用数位上色。
洛神在水里生活,只半裸着,刚遇到曹植时披一件青色的鱼鳞披风,摆动着青白色的鱼尾;分别时,洛神戴上了花冠,换上了红色的披风,驾云而去。
为了创造一个“神界”,叶露盈画了延维,吃了它的肉就可以称霸天下;有人面鸟身耳朵是两条蛇的弇滋、一条黑色的怪鱼冬死而夏生......
平时我们常见的八爪鱼,身上长满了眼睛,给洛神执麈尾扇;小金鱼给她弹琵琶,捧着玉佩送曹植的也是它;神女落下的眼泪是珍珠......
“这些神神奇奇的动物是哪来的?”叶露盈不假思索地就回答:“这些《山海经》里都有啊!”
良渚博物馆玉琮上的神人寿面纹;陶器上的龟目纹;残片、化石上的纹路;古书《庄子》、《抱朴子》、《山海经》等等都是她的创作源泉。
有一些灵感还来自于叶露盈儿时听过的神话故事:夸父逐日。夸父的手杖化作桃林,身躯化作了山。
叶露盈的创作也告诉我们:中国的神话故事看似远去,其实一直都在,只是我们没有去发现罢了。
“我没有刻意思考如何使作品本身传达出魏晋之风,只是真诚地去理解文字、雕刻构图。”
“不停地打磨、雕琢,一次次自我推翻又自我重建,总会使画面在古典与现代、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一种平衡。”
叶露盈相信在中国的漫漫历史长河里,有着宝藏一般的好故事,并选择用绘画的方式,把中国人的神话故事画回人间。